问题:患儿5岁,2月份急性起病。出现畏寒、高热、头痛、呕吐1天。查体:体温40℃,神志淡漠,全身皮肤黏膜有散在瘀点、瘀斑,颈软,脑膜刺激征(-)。 为明确诊断需进行以下哪些检查()A、血常规B、肥达反应C、腰穿脑脊液化验D、皮肤瘀点渗出液涂片E、流行性出血热抗体...
查看答案
问题:男性青年败血症最常见的致病菌是()...
问题: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的共同特点有()...
问题:腺鼠疫的临床特征主要为()A、突起高热、头痛、四肢痛、神志恍惚B、皮肤、黏膜可见瘀斑或大片出血C、皮肤出现疱疹D、淋巴结迅速肿大,剧烈疼痛E、指端可有坏疽...
问题:有关重型肝炎的概念,哪一项正确的()...
问题:男,25岁,持续发热7天于2005年7月20日入院,伴畏寒、全身酸痛、乏力、食欲减退。查体:巩膜明显黄染,胸前区可见出血点,肝肋下1cm,脾未扪及。实验室检查:WBC10×109/L,N0.78,L0.22,尿胆红素+,尿胆原+,尿蛋白++,尿镜检WBC0~3/HP,血清总胆红素110μmol/L,ALT170U/L,最可能的诊断是()A、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B、流行性出血热C、流行性感冒D、钩体病E、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...
问题:患者女,36岁,因“畏寒、发热、头昏、乏力18d”于7月来诊。隔日发热1次,每次发热前有畏寒、寒战,发热后大汗,体温可自行恢复正常,发热间歇期无不适,精神、食欲好。查体:T40.2℃,P124次/min,R22次/min,BP118/75mmHg;皮肤、黏膜略苍白;心、肺未发现异常;肝、脾稍大,肝区轻叩痛,莫菲征(-),双肾区无叩压痛。血常规:Hb84g/L,WBC8.86×10/L,N0.68,PLT88.6×10/L。给予氯喹及伯氨喹治疗后,体温恢复正常,于第5天突发畏寒、高热、腰痛、尿呈黑褐色。应该...
问题:能确诊疟疾的方法有()A、血涂片发现疟原虫B、骨髓涂片发现疟原虫C、疟原虫DNA阳性D、疟原虫抗原阳性E、疟原虫抗体阳性...
问题: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是由哪种毒素引起的()...
问题:小儿伤寒特点()A、起病急B、消化道症状明显C、肠穿孔发生机会多D、病死率不高E、外周血白细胞数不减少...
问题:布氏杆菌病的病原治疗,多选用哪两种抗生素联合应用()A、多西环素+利福平B、土霉素+利福平C、四环素+链霉素D、红霉素+阿米卡星E、头孢类抗生素...
问题:SARS的发病机制目前倾向是()...
问题:临床应用的喹诺酮类药物中,抗菌活性最强的是()...
问题:艾滋病病毒检测阳性,又具有以下任一症状,即可确诊为艾滋病()A、近期体重减轻10%以上,且持续发热38℃1个月以上B、近期体重减轻10%以上,且持续腹泻1个月以上C、卡氏肺囊虫性肺炎D、卡氏肉瘤E、以上都不对...
问题:关于腺鼠疫的临床表现,叙述正确的有()A、是鼠疫中少见的临床类型B、病变部位主要为淋巴结C、淋巴结肿大,伴有红、肿、热、痛D、常可发展为败血症鼠疫或肺鼠疫E、以颈部淋巴结肿大多见...
问题:下列关于疟疾的免疫和发病原理错误的是()...
问题: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人浅表淋巴结肿大以哪一区最常见()...
问题:男,35岁,间歇性腹泻脓血便2年,乙状结肠镜插入13cm处见到3~5mm大小边缘不整的溃疡多处,较深,溃疡面覆盖灰白色苔状物,溃疡间粘膜正常,下列哪种诊断的可能性最大()A、慢性细菌性痢疾B、慢性阿米巴痢疾C、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D、血吸虫病E、结肠癌...
问题:黄疸出血型钩体病最常见死亡原因是()A、肝功能衰竭B、肾功能衰竭C、心力衰竭D、大出血E、感染性休克...
问题:男,40岁,腹泻1天,4~5次/d,无明显腹痛及里急后重感。大便镜检:RBC1~3个/HP,WBC0~2个/HP,结肠阿米巴滋养体0~1个/HP,涂片见排列成鱼群状菌。对该病人确诊最有帮助的检查为()A、普通大便培养B、大便悬滴检查C、大便涂片、染色D、大便碱性蛋白胨培养E、血清中和抗体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