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题:消费方式通常是指人们在生活中消耗物质资料、精神产品和劳务的方法与形式。它有两种基本形式,一是个人消费,二是()A、大众消费B、集体消费C、公共消费D、社会消费...
查看答案
问题:建国后,我国对外经济方面,由于当时帝国主义对我们进行封锁,因此我国失去了对外开放这个全球化给世界经济带来发展的动力,没有融入()A、全球化B、WTOC、联合国D、世界银行...
问题:()体制改革,是中国体制改革的核心,它既涉及经济体制和机制,又与政治体制有关。 A、金融B、财税C、文化D、科技...
问题:1800年,全世界粮食产量最多的国家是()。A、美国B、中国C、英国D、德国...
问题:1900年,八国联军拼凑起来的兵力不足两万,而京畿一带纵有十几万清军、几十万义和团之众,仍无法阻止北京陷落和赔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。...
问题:“中国梦”的目标不仅包括国家强盛,还包括()。A、人民物质需求旺盛B、人民富裕C、人民生活幸福D、以上选项都正确...
问题:中华民族要在一定物质利益基础上重视理想信念和远大目标,要用理想信念凝聚人心、激励世情。...
问题:“发展才是硬道理”体现了一种两极对立思维。...
问题:中国梦有国家强盛之梦,也有老百姓富裕幸福之梦,二者要()A、辩证看待B、分开C、结合起来D、先后实现...
问题:18世纪末期,中国人口占世界的()。A、五分之一B、二分之一C、三分之一D、四分之一...
问题:工业文明使欧洲列国迅速崛起,首先称霸全球的国家是()A、德国B、意大利C、葡萄牙D、西班牙...
问题:1800年,中国粮食产量占世界的()A、四分之一B、三分之一C、二分之一D、五分之一...
问题:自强不息,乃是中国精神固有的超越性,显示出()的精神品格及其生命意志。 A、刚健有为B、勤劳勇敢C、积极向上D、坚韧不拔...
问题:“中国梦”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,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、不断求索、不懈奋斗的历史。...
问题:“中国精神”的现实意义主要有()A、民族身份识别B、激发创造活力C、凝聚社会道德D、构筑民族信仰...
问题: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之一,在农业文明时代,也就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800年的时间里,中国的GDP一直占世界GDP的()A、二分之一B、三分之一C、五分之一D、六分之一...
问题:1856年到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,中国战败连连,最后被()占领了首都北京。 A、八国联军B、美国C、日本D、英法联军...
问题:“中国梦”是什么?...